这一段经文是路加福音的最后一段,记载了主耶稣升天前与门徒们的最后一次相聚。相聚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 路24:36『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主耶稣在离世前要将平安赐给祂的门徒们。如同约翰福音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约14: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主耶稣离开世界前,将祂的特别的平安赐给我们。注意,这里说“我的平安”。是的,这个平安是祂带来的,也只能由祂而出。正如祂降生的时候天使所宣告的那样: 路2:10-11『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3-14『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 神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 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今年的路加福音精读计划,已经来到了最后一周。认真跟随的弟兄姐妹们,又一次重温了主耶稣的生平,从伯利恒到各各他山、从降生到升天,从平安的宣告到平安的赐福。今天,距离平安夜的纪念日只有一周的时间了,愿我们以欢喜快乐、感恩敬拜的心来纪念这份平安。甚愿主耶稣亲自站在我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主已经复活了!留下了那座空坟墓,门徒们对主复活有三种不同的反应。首先是那些敬虔的妇女们相信了,因为“她们想起耶稣的话来”(24:8,是凭着主的话而相信,而且把这一切事告诉十一个使徒和其余的人;其次是多数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最后是彼得的反应,将信将疑,凡事都要先看个究竟再说。 主己经复活了!在复活后第一天就向两个门徒显现,在其他经文中没有记叙过他们,只知道其中一位叫革流巴。他们一直跟随耶稣,在耶稣受难之后,心情必然是沮丧和绝望,甚至对自己曾经追随的夫子产生了怀疑,所以他们要离开耶路撒冷这个是非之地,返回自己的村庄以马忤斯,复活后的主来到了他们中间,但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祂。 这二十五里去以马忤斯的路,主与他们同行,责备说:“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又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直到了他们的村子,他们求主同住,并坐席的时候,主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才明亮了,才认出主来。从此生命有了翻转性的改变,从愁容到喜乐、从糊涂到明白、从软弱到刚强、从灰心到火热、从绝望到盼望、从福音的逃兵变成主复活的见证人。 临近岁末年终,当静下来回顾过去的经历时,这条去以马忤斯的路可以说是生命成长的缩影。信主后热心服事,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多时候眼睛就迷糊了,专注在自己的忧虑、愁苦和困境中,口里说要跟随主背十字架,其实内心并不真的明白苦难和十字架的意义,因着主的恩典、安慰和责备,使灵魂苏醒,信心重建。 我们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信仰生命有高山低谷,尤其现在仍在疫情环境中。但通过这两个门徒的经历可以明白,当我们内心愁苦、软弱无力的时候,要将眼光从环境和难处转向主身上,与主同行同住,让内住的圣灵将破碎的心重新火热起来,重新走出属灵的低谷。因祂活着,我能面对明天;因祂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祂活着。
这一大段共31节的经文中,记载了从最后的苦路到各各他山、被钉十字架,直到被安葬的许多细节。有一个人,只在本段的第一节经文中出现后就不再出现了,好像只是一闪而过。 这个人就是古利奈人西门。他从乡下来,恰好路过。他本是来看热闹之人,看罗马士兵押送犯人去刑场。碰巧被“抓壮丁”了,因为主耶稣刚受过鞭刑,被打得遍体鳞伤,背负十字架走得十分缓慢。于是押送的士兵就强迫旁边看热闹的这位古利奈人西门,代替耶稣背负十字架。 虽然第一节之后,古利奈人西门的名字就不再出现了。但我相信,他一直在耶稣的身边,他听见了妇女们为耶稣号啕痛哭,也听见了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也在耶稣的十字架旁,亲眼看见也听见了众人的嘲笑和耶稣说的「十架七言」。 我想,在古利奈人西门的一生中,这是幸运的时刻,他有机会能遇见耶稣,能有机会背起主耶稣的十字架。却不知他能否更加幸运,有机会能透过这次与耶稣的遇见,从感官的震动到心灵的震动,从看见耶稣到认识耶稣,从背负耶稣的十字架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弟兄姐妹们,在信仰的旅程中,如果仅仅是一位看客,仅仅有感动却没有心动,那么,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背负了耶稣的十字架,却没有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没有与自己的过去告别、没有舍弃、没有付上代价。到头来,只是信仰旅程的一位看客,最终只能与十字架的救赎恩典错过!
如果我们被问及,是谁害死了耶稣?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条件反射想到的都是彼拉多。彼拉多,这个异族罗马人派驻的行政长官,是他宣布了耶稣的死刑,把一个无罪的人送上了十字架。然而我们只要稍稍读一下圣经的原文,就很容易的发现,宣判耶稣的死刑是彼拉多是很不情愿去做的一件事情。 彼拉多很快就宣布,我查不出这个人犯有什么罪。彼拉多想要放了耶稣,又怕犹太人不满意,他打算将耶稣鞭打一顿,也算解一解犹太人对耶稣的仇恨,此事就此了结。于是他将耶稣交付兵丁鞭打。 其后,彼拉多再一次把耶稣带到众人面前,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这是第二次向犹太人发出他对此案审理的结论:“耶稣查无罪证”。你们所控告的这个人已经被我鞭被打了,彼拉多把耶稣带出来让他们看:“你们看这个人。”一个人披上可笑的装扮,头戴着荆棘冠冕,神穿着紫袍,就算是像你们所说的额,我让他扮成个王的样子。可是这样一个浑身鞭伤的人,穿上这假扮王的衣着,不是明摆着是羞辱。也许彼拉多的意思就是,让犹太人看看,“一个浑身是伤,软弱无力,摇摇欲坠的人,怎么会是你们所控告的想夺权的王吗?不如把他就此放了吧!”没想到彼拉多想要的处置方案,被犹太人用怒吼的声音拒绝了。犹太人疯狂地喊着:“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彼拉多无奈,最后对犹太人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罢。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从这句话能看出彼拉多不满犹太人抗议,其中意思可以理解为“你们把他交给我审判,现在我得出结果是查无罪证。我把结果告诉你们,你们又不接受。那干脆你们自己去定罪好了。”至此为止,这是第三次彼拉多宣称找不出耶稣的罪证。犹太人不满意彼拉多的审判,大声催逼彼拉多,要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扪心而论,彼拉多恐怕不能说是个没有是非观念的人,从他的三次宣告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良知的痕迹。然而他的良知在民众的压力之下显得是那样的脆弱。在犹太人语带威胁地高声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这等于定耶稣为谋逆大罪,同时威胁彼拉多,如果你不将耶稣钉死罪,你自己就是包庇叛乱罪犯,是背叛凯撒的同犯帮凶。终于这完成了压垮彼拉多良知的最后一击。犹太人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盖过了彼拉多的良知,犹太人得了胜。彼拉多是现实的,他做出任何处置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现实利益考量。做为一任行政长官,他必须在乎老百姓是否会生乱, 民众会不会有人对他处置不满,如果告到凯撒那里去怎么办?他定然会官位不保, 甚至更糟, 不堪设想。终于在误杀无辜会导致的良心不安,与群众威胁形势汹汹,自己官位不保的对比之下, 彼拉多内心良知的声音最终屈服在群众狂暴的声音之下。 有情绪高涨地高呼口号,“钉耶稣十字架!“;有犹豫不决的徇私枉法。群众是盲目而迷狂的,为了保住权威而屈服群众压力的审判官是软弱无奈的。这两种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世间最不公义的判决。彼拉多最后判定了耶稣死罪,签下了执行死刑的判决书。不错,是彼拉多最终下令,处死了救主耶稣。然而如果是我们,能不能做得比彼拉多更好呢?如果我们中国人当中的某个人,坐在在彼拉多的位子之上,几乎是可以肯定也会做出同样举措。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不会有彼拉多那么多的犹豫和内心挣扎。毕竟,在有关于自己前途大业的甚至身家性命的事和冤枉一个边缘地区的已经被他们本族定罪“民愤”极大的异族人士,孰轻孰重,实在是太过于显而易见了。 我相信人人都有的良知。在创世之初,上帝就把律法写入了每个人的内心,人都本能的,自发的可以分辨出善恶。趋善避恶理应是我们每一个人贯及一生的持守。然而人性是软弱的,这种持守会经常会屈从于外部的压力,屈从于内部的利弊权衡。在一个堕落的世界,期望自己做一个好人是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讲,耶稣的死,不是简单的看做是死于异族不公的判决,甚至我们可以说以彼拉多更像一个从犯,而耶稣的同胞—犹太人,则更像是主谋。是犹太人群体的呼声最终把无罪之人送上了十字架,我们很难去谴责某一个具体的人,那是一个群体,在声讨耶稣的犹太人群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发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把一个让他们看不惯的人绳之以法,为此他们甚至觉得释放一个杀人越货的强盗。我们想,同一个民族共同的信仰的一群人啊,我们不说是救主,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无辜同胞的吗?人性之败坏超越我们的认知。耶稣的死,不是某一个人的恶行,他是死于人类社会全部人士的罪愆,所以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基督的赦罪之恩。基督的死是为了要从灭亡的命运中,挽回我们。如今我们晓得福音,当紧紧把握住,抓紧这机会信靠基督。这是神所赐给我们宝贵的恩典—-救赎。
现在,是在最后的晚餐中;现在,主耶稣刚刚设立了圣餐;现在,门徒中刚刚起了争论,争论谁将为大;西门彼得刚刚拍着胸脯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现在,主耶稣却话锋一转,谈起了传福音差传事工。 路22:35-36『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之前,主耶稣曾经两次差派门徒们出去传福音,记得那个时候说,不要带钱囊、口袋、也不要带鞋等的物品,甚至说不要多带衣物。可是,现在的情况改变了,传福音的环境改变了。 弟兄姐妹们,主这里提醒我们,必须要为着传福音差传做足充分的预备,因为传福音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预备来应对改变。 注意到,在这些的预备中,有一样东西是以前从来没有提到过的,那就是「刀」。主耶稣居然让门徒要预备刀!而我们知道,这种刀是可以用来作为防身自卫用的一种短剑。 主耶稣是在提醒门徒们,传福音差传要做要充分的预备,也要小心关注自身的安全! 在这个场景的最后出现了有趣的一幕:路22:38『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主耶稣刚刚提醒他们每人都要预备刀,甚至还要卖衣服买刀,表明传福音的环境会变得很糟糕,个人安全很重要。这个时候,11位门徒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两把刀,耶稣却说“够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传福音差传是大使命,必须要有人的参与,是人来作工,但更是神在其中作工。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充分计划、好好预备、努力实施。然后我们也必须清楚,面对这场属灵争战,‘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人自己尽力就够了,最终护佑我们周全的乃是主基督自己!感谢主!
这周的读经来到了最后的晚餐时刻,就是在主耶稣被卖和被捕以前,祂与祂的门徒们一起享用的最后一餐,这不仅仅是最后一餐,这也是逾越节的晚餐。在这个重要时刻,耶稣命令祂的门徒要记住祂将要为全人类所做的一切: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以偿还我们的罪债。最后的晚餐也赋予了逾越节新的意义,建立了新约。祂给了门徒们两个命令: 1、共享圣餐,纪念主的爱 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成了逾越节的替罪羔羊,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彰显了神的爱(约一2:2,4:10)。祂嘱托我们要共享圣餐,时刻纪念主的宝血牺牲。 2、彼此服事,分享主的爱 当门徒们争论谁大谁小的时候,主耶稣命令他们说“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主耶稣洗门徒的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约13:14)。因此主的门徒应大的服事小的,还要彼此服事,透过服事人来服事主。 反思:犹大卖主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罪有大小之分吗?我们会不会是他们? 基督徒的人生,是不断远离罪恶的人生。罪恶不分大小,只要我们愿意在主面前认罪并悔改,就会像彼得一样,活出基督徒得胜的人生。做主的真门徒就是要爱主并永远跟随主,时刻不忘主的救赎恩典,时刻不忘主的命令,牢记使命,广传福音,分享主的爱,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这段经文讲到了将来要发生的两个具体事件,是主耶稣亲口发出的预言,第一个是圣城耶路撒冷被毁,第二个数人子降临/主耶稣再来。站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间点,圣城耶路撒冷的被毁已经成为历史了;而「人子降临」仍旧是预言,还尚未实现。 关键是,我们,今天的你我,从这些事情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呢?主耶稣在两千多年前发出的预言,有的已经成为了现实/成为了历史,而有的仍然是预言。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提醒呢? 这两个事件发生之前,都有一些预兆: 圣城被毁前的预兆:【路21:20】“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罗马将军提多率军围困,后来攻破城池,全面毁掉了耶路撒冷城; 人子降临前的预兆:【路21:25】“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路21:26】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 第一个事件发生前出现了预兆,随后事件发生了; 现在第二个事件的预兆正在出现中,事件还尚未发生: 「日月星辰的异兆/天势震动」(近百年来大地震发生的频率陡然上升) 【启6:12】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 【启6:13】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 【启6:14】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地上的邦国有困苦」:什么样的困苦会让国家陷于困苦呢?从我们的经验看,可能是战争(内战/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地震、大饥荒、大瘟疫。 而我们也正处在一次全球性大瘟疫中,这是我们亲眼看见的事情;而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祖父,则有机会亲眼看见全球性的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我们看见或听见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地震、或者地震引发的海啸,这些都可能是主再来前段预兆。 我们正在其中,正在经历。有时候当局者迷,虽然正在经历其中,却浑然不知。 这次的新冠大疫情,我相信绝不是偶然的,很有可能是一系列末世异兆其中的一个,对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提醒呢? 提醒之一:神的国近了 【路21:29】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它发芽的时候,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路21:31】这样,你们看见这些事渐渐地成就,也该晓得 神的国近了。 提醒之二:高兴、刚强壮胆 【路21:28】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路加福音21章的“寡妇的奉献”及“预言圣殿被毁,末世预兆及逼迫”的经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伴随着我们灵命成长在不同的阶段,每次读起来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领受。 腓利比书四章6-7节说道,”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籍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穷寡妇在捐出她仅有的区区两个小钱后,得到的却是出人意外的平安,只因为她按着自己心里相信的,把她一切所有的生命都投进去,这样的奉献大大蒙神的喜悦。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看中的不是我们的捐物,而是我们的人和我们的心。如果我们为太多的世事所缠累,便无法亲近神,与神相交。 我们知道:天地都要废去,神的话却要永远长存。我相信这个穷寡妇肯定知道。天地都可以废去,何况那用石头砌成的圣殿呢?参透生命的意义,定睛仰望耶稣,将那美好的圣殿,有如神的话建造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这样用灵命筑起的圣殿才得以长存。 在这篇著名的橄榄山讲道里,耶稣基督同时又教训我们许多关于末世的信息,对那些背离神的人们,这些宝贵的信息,实在是当头棒喝!救主对我们所说的这些话,将成为祂再来时的预兆。但愿我们不要被表面安逸舒适的物质生活而蒙蔽,就像温水煮青蛙般的失去反应力。时时警醒我们的信仰和操练,将迎接主再来的油灯中的油加到满格!
在读本周经文时,以下两处让我感触深刻: 当耶稣在葡萄园主的比喻故事中说到【路二十16】「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很明显,听见的人听懂了耶稣的比喻。 这些听懂比喻的人听懂却不认错。当我读到这里时就联想到【雅各书 一 23-24】「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我在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也是在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神将他属灵的产业交托、即租给我们,是要我们按时交果子,把神的生命和见证活出来,然后我们的果子已经长到哪个阶段了呢?若不结果子却占着园子,神是不是也要把我们赶走呢? 【路二十18】「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路二十19】「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祂,只是惧怕百姓。」 犹太教领袖明白了耶稣的暗示,却没有悔改的心。反生歹意。接下来派奸细使诡诈。 这些所谓的宗教领袖外表是令人尊重的领头羊,敬畏神,教导神的话语,然而内心却是阴暗小人,根本不敬畏神,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一旦有人要动他们的奶酪,即使是神也被当做绊脚石,想办法除去。 这种私欲,其实在我们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想想在工作中,当新来的下属处处能力比你强,该怎么办?在家里,青春期孩子开始不听话,并指出你的缺点,还挑战了家长的权威,那又该怎么办呢? 一步错,步步错!求主保守我们的心思意念!
本周的读经,读到了撒该。我开始喜欢撒该了。 嗯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身量矮小,应该和我有几分相似,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让我开始有点儿喜欢他,是第二个原因,是撒该渴望看见耶稣的那份激情。想必他听说过耶稣的事迹,现在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看看耶稣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渴望更多地更全方位地认识耶稣。 撒该个子矮,围观的人又多,挤不进去。本来有太多的理由放弃,却不放弃。这是因为里面渴望的激情; 桑树,一般来说,与其他很多树相比较,通常不会长得很粗壮,一个成年人爬上去有折断树枝的危险,有被擦破皮肤的危险。可是,撒该全然不顾这些。这是因为里面渴望的激情; 主耶稣说“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撒该满怀激情地来寻找、来叩门、来就近主;主也就近他,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 我真想知道,撒该和主耶稣四目相对的时候,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什么。在耶稣的眼中,撒该可能看到了关爱怜悯;在撒该的眼中,主耶稣可能看到了渴望和期盼。 我喜欢撒该,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他告别过去、与老旧的自己决裂的果断和勇气! 【路19:8】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 一个视钱财如命的财主,可以如此舍弃钱财,而现在的许多基督徒,连十一奉献都做不到。让我感叹! 撒该是真性情的人,是可爱的人,重要的是,在主耶稣眼中是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