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路加福音16:1-18节 不义管家的义 – 程晖

这是一个著名的比喻,讲述了一个不义的管家。这个管家要被辞退、被扫地出门了,原因是家主发现他一直在浪费主人的钱财。于是,这位管家利用交接工作的最后机会,做出了一个“聪明的、正确的”举动,这个举动甚至得到了家主的称赞!! 可是…可是,难以理解的是,管家所做的,实际上还是在浪费主人的钱财啊。只能算是一个“奸诈小人”,却不可思议地被主人夸奖?! 如果仔细比较管家前后的举动,虽然同样是在花费主人的钱财,但是有一点不同:以前是用在自己身上,现在是用在别人身上,目的是结交朋友。正是这样一个在使用钱财方面的小小改变、正是这样一个对钱财态度的小小改变,成为了这位「不义管家」的“义”,以致于被主人称赞! 我们都曾经是“不义的管家”,管理着神交托的一部分钱财。对金钱的态度、对金钱使用上的分配反映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反映着是否有神国度的观念、以及属灵生命的状态。 试问,我们这些“不义的管家”,能够作出义的行为来,被主耶稣称赞呢?

Continue Reading →

30 路15:11-32节 – 刘詠康

在路加福音15章,我又一次读到这个熟悉的故事,耶稣基督用小儿子一个浪子回头的比喻教导我们去明白神的救恩。 有许多的时候关注点都在小儿子身上,他在取得父亲的产业,挥霍完后回到家中求得到父亲的原谅。 今天我希望分享一下我怎么看这比喻里提到的大儿子。当他听到兄弟回来的时候,心里不畅快。【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说死而复活,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是否像大儿子一样,有点儿身在福中不知福。可以随时亲近神,但却不珍惜这福份,不珍惜这份我们本来不配的恩赐。总是以为以后会有很多时间,难道真的是需要经历苦难磨练后我才去珍惜这份可以与神时时亲近的机会。 就好像我每天有舒适的环境,有时间读经,祷告。对比之下可能有许多人生活的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到福音,没有机会拥有到各样的资源,但仍然渴望去了解神的真理,去参与神的事工。 今天这段经文又一次提醒我不要像大儿子那样不去珍惜每天拥有的,还向父亲抱怨。希望能拥有小儿子那悔过的心回到父亲,我们天上的父亲身边领受这份来之不易福音。

Continue Reading →

29 路15:1-10节 寻找拯救 – 程晖

在15章开始的时候,主耶稣又一次惹动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怒气,他们私下里批评祂“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于是,「耶稣就用比喻」来回答,而且一连三个比喻。有人说,这三个比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比喻的三重层面。 这三个比喻分别是失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失儿子),共同之处就是‘得而复失’,结局都是喜剧性的结尾。三个比喻也有不同之处,前两个比喻是失丧的羊和财物被主人努力寻找回来,第三个比喻则是失丧的儿子自己悔改后返回家的。 我想,主耶稣一口气讲了三个比喻来回答文士法利赛人的批评,就是要告诉世界,祂来与罪人接触,是在找寻拯救失丧的人,是神的恩典。而另外一方面,人自己也应当作出该有的正确回应,那就是明白耶稣的爱,自己悔改转向来回应神的恩典! 另外,前两个比喻也给我一个提醒:耶稣的寻找拯救是何等的迫切、何等的尽心竭力!仅仅为了一只失丧的羊,就漫山遍野地寻找;仅仅为了一块钱,就点上灯、打扫整个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 这是神的恩典!我们是何等渺小得如同一块小钱、一只小羊一样的人,主耶稣竟能如此用心,又付上极大代价?!现在主耶稣已经把福音的使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又岂能不用心呢!

Continue Reading →

28 路加福音14:15-36 – 齐涛

一、 “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路加14:24】 端午节,跟妹妹打了个电话。她偶然跟我提到了吉荣,现在是她的同学中最有钱的一个,身价过亿的小富婆,现在还是单身。我说,啊,我知道她,孟弘毅的女朋友,真想不到是这样。妹妹的大学同学又不是我的同学,很少有我知道识的,除非是因为太过于有名。比如,当年她们号称的校园“三道风景线”, 分别是:学霸姐徐娅秀成绩;小鸳鸯吉荣-孟弘毅秀爱情;土豪哥宋威秀荷包。 同时,他们的三大惨不忍睹,那就分别是: 学霸姐徐娅秀爱情,土豪哥宋威秀成绩,和小鸳鸯吉荣秀钱包。细节就不用说了,大家脑补自己想象吧。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三个大跌眼镜:学霸姐是她们班第一个结婚的,你甭管人家哪里冒出来的男朋友,凭什么非得让你知道?土豪哥最后考研究生了,你甭管人家怎么上的,反正最后也是毕业了也拿到学位了;而苦守一份爱的纯真的小鸳鸯,当年经常捉襟见肘到处借钱,还找我借过。结果经济上是最发达的,反而是年过四十仍孑身一人。 生活真是充满了戏剧感,人生之路充满了变数,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轨道前行的。路加福音这段经文第一个部分,就是以天国的筵席为比喻,告诉我们人怎样回应上天的召唤,将最终决定自己的归宿,你的心在何方,最终将落脚何方。“将来能在天国中享受盛宴的是有福的。”然而人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其可贵,更没有想到过,为了参见天国盛宴,自己需要回应什么。我们从经文中可以看到人们面对召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原因让我一时有点看不明白:买地去看一眼,地都买完了,看不看有那么着急吗?买了五对牛,试耕,明天再试应该也是一样的;至于娶了妻,不可以带着妻子一同赴宴吗? 其中的门道,莫不是就像我们不想上班的时候,总是可以找到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上帝可以为我们解决困难,搬走障碍,但永远无法为人除去借口。果然,主人最终勃然大怒,令仆人去召集了其他的人,不论贵贱,不论条件。 什么样的人能进天国呢?我想,如果我们有幸来到天国,在那里,我们一定会免不了奇怪三件事: 1, 某某怎么也在这里? 我曾经想象,如果在天国,斯提反见到了保罗,他会怎么想?他不会感到奇怪吗?2,某某怎么没在这里。也许人们在天国,第一个想法就是去看看自己熟悉的人。问一问,我的信仰上的领路人在哪里?我的牧师在哪里? 恐怕不免有人会失望,他们没在这,也许在尽管大家可能不愿意说出这个词-地狱。一定会有人纳闷,怎么会呢?他(她)是个多么好的人啊,或者他为主做过多么多的事情啊。3,最最奇怪的,可能就是“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是不配的啊。进入到天国的人,我想人们大概都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如此得荣耀。神得恩典之处也正在于此。 主在召唤人们,去进入一个更加美好得世界。得到召唤是很难得的,难得的召唤经常换不来有效积极的回应,就像被邀请却没有赴宴。今天,为了参加永恒的宴会,我们回应主的召唤,聚集在属天的团体。在教会,建立一个更纯净的天地。我总觉得,一个基督徒应该以更多的行动参与教会的生活,进入更加广泛的领域。还有,尽可能多的和所有阶层的人接触。盛宴中,一部分人是下层人,一部分是被强拉来的。被社会抛弃的层次很低的人,正是神的所选。从这个角度讲,困苦的人更接近神的国。强拉,神会尊重人的主观意念,在神的召唤下人有不回应的自由,但是跟任何其他的自由一样,人可以选择,但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温柔的人,能够接受神的“强拉”的人,最终会成为有福的幸运者。   二、失味的盐 提到跟随耶稣的代价,如果我们不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来衡量家庭的价值,时间的概念等等,我们就不会自觉的回应上天的呼召。然而回应召唤,只是第一步,此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行。一个基督徒要在行事为人上体现出自己的信仰来,如果做不得这一点,就像失去了咸味的盐一样,其价值还不如田间的土和粪堆里的肥料。每每读到这段经文时,我时常感到扎心,有位弟兄提到过“回不去的世界,进不去的天家”,如果不能活出自己属灵的式样来,我们的归宿又在何方呢? 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幻境:在一座山的山脚下,聚集一群人都想要登顶;在山顶上,可以看到的却没有几个人。处在半山腰上,已经筋疲力尽的人,总会觉得自己的处境是最糟糕的,进退维谷,上下两难。合格信仰的形成,需要毕生的操守,不可能一蹴而就。耶稣在提醒人们,其道路的艰辛与漫长,人一定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有所取舍。自古以来,面对一项大的任务,从来都是善始者众,善终者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信仰更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付出的努力恐怕是我们很多人都预先没有想到的。“我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吗?我的信仰会动摇吗?”在最初接触圣经,刚刚受洗的时候,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是毫不犹豫的,“当然不会。” 我觉得这是最容易回答的问题。而现在,我则是明显能感觉到信仰的重量,而对于自己所持守的质量水准更是充满了怀疑。行走在天路,我们需要自我的反省,需要弟兄姊妹之间彼此的相互扶植,更需要救主的呵护和怜悯。…

Continue Reading →

27 路加福音14:1~14节 再思谦卑 – 程晖

这段经文里有一个故事,讲筵席座位次序的问题。我自己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唤起了小时候的回忆,每逢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座位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哪些人上主桌,哪些人偏桌,特别是主桌上的顺序都是有讲究的 。座位的编排是有尊卑次序的。尊贵的主人或客人坐上座,其他的都会按自己的地位排序而坐。这是人的传统。 人到底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应该说,没有贵贱之分,却有高低之分,长幼之分,尊老爱幼,尊敬长辈是美德。但我相信这段经文所讲的,却是这些美德之外的东西,属于趋炎附势、自吹自擂、自我骄傲的范畴。 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了,至于11节『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我们也能从心里附和说‘阿门’。 可是今天再读的时候,想到的是谦卑 vs. 过度谦卑。谦卑是与骄傲相对的,是一种美德。过度的谦卑,则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谦卑,是特地为了显露自己很谦卑而做出来的,反而是一个夸耀,是骄傲!所以,使徒保罗这样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看得合乎中道,不自夸,不越位而上,就是谦卑了。 这样看来,真正谦卑的重要基础还在于本心,不在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心思意念是否纯正。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12~14节请客吃饭的故事。当我们思想请谁来吃饭的时候,请谁不请谁,尽在不言中,尽处于里面的心思意念。

Continue Reading →